以确定的创新之变应对不确定的环境之变
近日,怡境文旅执行总裁朱冰尧受邀参加广东经济科教频道《观点财经》栏目,与文旅实战营销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主持人俎江涛、广东经视新闻中心主编巢欢交流共议“下一个属于文旅的三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解绑,旅游市场迎来了复苏。但疫情过后,整个旅游市场经历了新一轮洗牌,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面对旅游消费市场的迭代升级,关键还是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新。怡境文旅执行总裁认为,“疫情是文旅产业研发和创新的反作用力,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
怡境文旅始终坚持走在创新前沿阵地,带动引领性的产品突破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01 将传统产品做“加减法” 重构文旅产品组合拳
以往,旅游业的商业逻辑注重规模效应,一味追求高客流量。但是景区的承载量始终有限,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传统的旅游产品通过做“加减法”的形式,重构文旅产品的组合拳,把原来的以客流量、以大规模为核心导向,转向以高客单价为核心,即是小规模化、小众化,通过高价值、高客单价来增加营收。
过去,位于花都的宝桑园是一个桑蚕的农业基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属于大众化产品。空间虽大,却没有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客单价也不高。
于是怡境文旅为宝桑园做了空间设计和功能分区的优化,采取静区+动区相结合的策略,包括露营区、高端研学区、儿童乐园区等,将大众产品拆分成小众产品,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02 发现新需求 创造新产品
在《观点财经》中,怡境文旅执行总裁朱冰尧提到,“疫情创造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从原来的以目的地为核心的旅游市场,正在逐步转化到,以周边为核心的旅游市场,并且小众的趣味消费正在成为大众的潮流趋势。
随着疫情的出现,跨省旅游的阻断,微度假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具体表现为,周边游、近郊游、生态游等。以短途、高频、情感社交为特色的周边旅游需求成为最大刚需。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疫情常态化旅游生活方式的演变,微度假具有三大特征:短、平、快。
短,即时间短,距离短,决策短。传统目的地型旅游,多数是长距离、假日型旅行,需要周密计划和资金、时间准备。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人而言,长假期是奢侈出行,而生活又需要短时间休憩,微度假更容易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平,传统旅游是多数冲着“核心吸引物”的单一目的地,难以满足现代人多元旅游需求,微度假主打的不一定是单一吸引物,更多的是“1+N”模式,既有网红业态或产品,也有更多常规产品,比如运动、钓鱼、美食、娱乐、文创等,可以高频复购。
快,融合快,迭代快,体验快。微度假不依托单一条件,完全适应外部市场变化,船小好调头,创新成本低,很容易吸纳新技术和穿透产业壁垒学习借鉴和融合发展,这样也容易让“喜新厌旧”的游客不断体验新产品。
03 打破业务边界 创新产品模式
创新的本质在于打破边界。
文旅产品同质化严重,且极易模仿。要想创新,便要破圈生长,突破原有圈层,寻找更多的外延,融合其他产业特征,搭建多元的产品体系,创造新的东西,激活新的东西,不断为消费者制造惊喜。
露营带动了新的乡野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产生了新民宿、新营地、新乡创、新农特等业态和产品,都市周边1-2小时的乡村资源火起来了,怡境在花都马岭村的“喜花里车尾箱市集”就是在这样的新背景下创造出一种乡村商业业态。
后疫情时代对包括露营在内的周边游生活方式产品需求大增。除了帐篷、烧烤、露营家具等产品外,像剧本杀、狼人杀、飞盘、研学、禅修等社交内容活动产品也不断增长,把文旅消费变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生活方式。
正佳是通过“商业+旅游”实现“第二曲线”的典型案例。
商业和旅游看起来是两个行业,但实际上逻辑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场景实现消费。它所有文旅项目最大的作用是引流和营造城市休闲生活方式,这并不是它的最大营收来源,而由此带来的商业价值却远远大于租金收入,所以说正佳完成的恰好是从TOB商户到TOC客户的转型。
传统景区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变成“平面的正佳”,把商业逻辑引进景区,做好产品迭代创新和私域流量的生活方式运营。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怡境始终坚持以确定的创新之变来应对。通过将传统产品做“加减法”,重构文旅产品组合拳;在消费市场中洞察新需求,创造符合当下市场的新产品;不断打破业务边界,创新产品模式等,获得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先机,以“新”破局,逆势而上。
更多咨询与服务请搜索关注【GVL怡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