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资讯网

刀尖上的舞者——访广东省蛋雕艺术家李发彬

2022-12-08 11:04   来源: 互联网

刀尖上的舞者

——访广东省蛋雕艺术家李发彬

文/郭 军


李发彬,中国南派蛋雕重要代表人物孙开福的大弟子,其蛋雕制作技艺被评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大型专业展览,好评不断,备受追捧。作品《福寿康宁》、《四君子》、《凝眸》、《蓬江故事》、《江门八景》等先后荣获金、银奖,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蛋雕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受到境内外收藏家热捧,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为“江门传奇”故事,增添了无可替代的一章。


厚积薄发,二十载夯实创作技艺功底

“艺术是令人愉悦的,而我能以为之事业更是一种福气!我们创造了艺术,艺术也升华了我们,能每天雕刻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很满足”,李发彬走上蛋雕艺术的道路纯属偶然。

李发彬生于1974年的四川泸州,这是一个以酒香闻名于世的酒城。李发彬自幼便成长于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在这里,摇曳多姿的荷花随处可见,荷塘是幼时李发彬最喜爱的游嬉之地:或读书、或思考、或写生,或整日于荷塘边“瑶席乘凉设”。这片沃土,既孕育出高洁的荷花,同时也孕育着李发彬清雅高洁的艺术品质。“从小我就对荷花有一种独特的情节。我儿时的梦想与追求,就是希望能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双手,把荷花的诗意表现出来,传递给世人”,作为一名泸州人,艺术的基因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他的肌理之中。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还在部队当兵的李发彬接到连指导员布置的任务:“参加全团才艺表演,准备几个节目”。正为准备什么节目发愁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解放军报》上读到了一篇介绍蛋雕艺术的文章,一下子萌发了他年少的梦想。当他第一次雕刻的蛋雕作品:荷花,在全团才艺表演中获奖的消息公布后,进一步激活了李发彬在艺术道路上有所建树的信心。于是,从部队复员的李发彬来到红木之乡的江门从事红木家具城的管理工作,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开始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遍访名师,拜南派蛋雕大师孙开福为师。在名师指教下,不断激发出李发彬灵感的火花,为他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尽管在普通人眼里,他似乎一直默默地在求艺的旅途中平凡的行走着,一切都如此波澜不惊。然而,他却在旅途中幸遇了南派蛋雕的领军人物孙开福,他的点拨教诲如同在他生命中投下智慧的石子一般,激荡出艺术的层层涟漪。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李发彬自己也明白,名师的谆谆教诲,前辈殷殷指导,只是将他带到了艺术殿堂的门口,今后的路,还是要靠自己的走。李发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蛋雕艺术绝非只是技巧或灵感:“我觉得一个好的雕刻艺术家首先要有扎实的功底,没有根基就谈不上发展、创新。此外还要多读画、看画,博览群书,从音乐、文学中汲取营养,丰富心灵。”


众所周知,蛋雕艺术,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它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运用复杂多变的雕刻技巧,如: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镂空、镶嵌等多种雕刻技法。它源于16世纪的欧、美大陆,中国明清时代在宫廷和民间开始流行于喜庆婚娶、祝福庆寿,是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创作者始终要保持心静、手稳、刀刀都要准确,不能有丝毫的分神。每一刀的雕刻都是如履簿冰、心惊胆战,创作只有成功和失败的区别,没有补救的可能,所以被业内人士誉为:“是走钢丝的艺术或刀尖上跳舞”。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李发彬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蛋雕上。他先后描摹了包括潘天寿、八大山人、张大千、任伯年、徐悲鸿等在内的名师经典,研习他们对于花、鸟、马的独到见解与理念技法,不断尝试与自己的思想融合,力图形成富有个人魅力的作品;为了了解花卉的品性,他翻阅古籍,从周敦颐、李白、李商隐、苏轼、温庭筠、朱自清等文人墨客的笔下感悟花卉的灵魂与韵味;为了掌握荷花的姿态,他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背着画夹写生采风,描绘露荷、雨荷、风荷、晨荷、午荷、夕荷婀娜多姿的体态。研究荷花的体态与习性,让他日渐了解荷花,与荷塘的美景形神相融。他雕刻的荷花或灿烂绽放,或含苞带羞,或挺拔直立,或含羞捶腰,或与鳜鱼嬉戏,或静处湖中。特别是他因材布局、利用蛋壳的原色,雕刻的梅、兰、竹、菊,运用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笔下传达出的精神与神韵,总能带给观者视觉上的多重享受。学艺路上,李发彬不断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养分:“世界上许多名作、佳作,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对于艺术家而言,必须亲近大自然,坚持写生,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悟性和灵感。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艺术创作的作品脱离‘匠心’?我认为就是艺术家接地气的机会少了、写生的机会少了,无法把握住事物各时各式的姿态。无论创作什么,只有努力亲近自然,才能挖掘出事物最灵动的一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回顾二十载的学艺历程,李发彬吃尽了苦,也走过许多弯路。但执着的他最终还是摸着石头过了河,在一次次跌倒中奋起。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的粉丝群,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这一些,凭借的都是他对于艺术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他深知,学习从来不是浪费,若是没有多年前的坚持与努力,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任何一段历程,都让他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感悟:诵读古诗词,寻找灵感,描摹写生,听恩师授业……李发彬在蛋雕艺术的路上行走着。


挑战自我,实现从匠人到大师的升华

李发彬刚刚开始涉足蛋雕时,所选题材甚广,花鸟鱼虫、动物无所不包,且神形兼备,活灵活现。随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在作品形态造型多样、制作工艺优化、雕刻工具拓展、表现主题和装饰手法上崭露头角,也逐渐获得了业内同行的认可。然而,蛋雕艺术,毕竟是小众艺术,理解、欣赏的人远不及其他艺术,在全国百家争鸣的环境中,许多他倾注心力创作出来的作品,却未能如愿得到应有的关注,这让他倍感困惑。

所幸,一次创作交流中,同行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你专攻哪一样,蛋雕什么是你最擅长的?”

面对质问,李发彬哑口无言。“实际上当时在全国不少从事蛋雕的朋友老师,有一些已经定位了,雕山水的雕山水,雕人物的雕人物,实际上蛋雕范围是比较广的。后来,我反思过去创作的作品,才发现不管自己雕得如何好,总是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家都觉得蛋雕里有师长们的影子。作品一出来,很多人就会说,这种雕风像谁的、这种表现手法是模仿谁的”,李发彬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更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人:“在面对质问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不断的反复进行思想斗争,不断的尝试摸索,最终还是觉得要自己走自己的路,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艺术这个东西讲究独树一帜,要想成为一个被世人认可和尊重的大师,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符号!”


在雕刻艺术的世界里,大师与匠人是截然不同的境界。匠人是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或者雕刻师,尽管他们的创作题材广泛,普适性强,但他们的劳作仅能为蛋雕作品锦上添花。而李发彬则立志要成为一名大师,创造自己的流派,向世人传递他对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要想成为大师,就必须具备艺术的智慧、广泛的学识,以及对人生、自然的体验与感受,全面提升自我,摈弃安于现状的思维惯性,进入某个特定领域中深耕求索。“现代人早已不满足于工业化大生产下批量产品、缺乏美的文化现状。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鉴赏力与渴求度正迅速提升。在雕刻行业,精品化、个性化、艺术化越发成为时代的主流。蛋雕既是生活性的,更是艺术性的。广东作为全国的工美大省,拥有精品化的高贵基因,而广东的工美艺术家,也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让自己的作品为世人所称道”,李发彬坚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把自己最喜爱的心艺蛋雕作为改变风格的主要表现载体,并把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心艺”,自此,开启了他的鸡蛋、鸭蛋、鹅蛋、龟蛋等各种蛋壳的浅浮雕和镂空之路。这既标志着他个人发展方向的转变,更意味着他将通过自我挑战的方式实现新的升华。


艺术风格的转变与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可得,而是一个挣扎、思考、试验、反复的炼狱过程。虽然有了好的愿望,但是对于李发彬来说,尝试一种新的风格,并不容易。“实际上刚开始雕刻的时候,会觉得很打手,不知道怎么去表现它。怎么去表现出我自己的思想。但是人只要用心去做,你用多少心就会得到多少回报。当时刚开始浅浮雕的时候,甚至连做梦都在想怎么能刻好。之前我是通过从雕刻工具拓展,入手表现骏马的雄姿,后来尝试着慢慢的融入一些当代的色染元素”,随着越来越多新的工艺加入,李发彬打开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与灵感。凭借着良好的绘画基础、优异的艺术禀赋、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勇气与信念,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时至今日,还会有人问我:为什么题材都是以浮雕和镂空为主呢?对我来说,非不为也,是不想为之。要想在人才济济的雕刻艺术界留下足迹,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术业有专攻,才有可能攀登事业的顶峰。也许会有人觉得我很傻,认为花费大量时间在小众艺术上追寻,会放弃很多赚钱的机会。但对我而言,喜欢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专攻浮雕或镂空,是我经过诸多内心挣扎与思考得到的答案。选择专攻,是李发彬为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符号而欣喜若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一个以作品形态多变的艺术天地。


不断创新,谋求蛋雕艺术创新与突破

尽管李发彬只剩下了“镂空”这个主题,但是他的作品却从来没有重复过。他认为,重复的艺术是缺乏生命力的,与工业化流水批量生产并无二致。纵观李发彬的“心艺”系列作品,表现手法主要有阴刻、阳刻、线刻、影刻、点刻和浮雕、拼雕、套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融汇加上他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荷塘中的荷叶、荷花、飞鸟表现得灵动活现,画面内容多元且充实,创作形式多样丰富,构图自然和谐,画境雅致清幽,大大延拓了观赏者的心理与情感空间。

所谓“大道至简”。论及蛋雕艺术创作的玄妙之道,李发彬总结为六个字:画与刻,意与境。正是得益于蛋雕与国画的交融、工笔与写意的穿插,才使得他作品的表现张力得以提升至单纯蛋雕技艺所无法企及的境界。


“与平面的国画不同,蛋雕是立体的。如果简单地将一幅画好的国画装裱在蛋壳上,肯定会变形。从另一个角度看,造型是蛋雕艺术的空间语境,蛋雕拥有特殊的语汇表现,它的形态变化,能为浅浮雕传递出独特的视角感觉、意境和气象。所以,对雕刻家而言,镂空创作的挑战会更高”,李发彬深谙此道。为了将蛋雕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他还不断试验各种雕刻工具,并逐渐得心应手。在他的工作室里,放满了各种雕刻的工具、半成品……为达到各种工艺与艺术表达的要求,李发彬经历了无数次的工艺革新。正因如此,李发彬的作品拥有了较高的收藏价值。

“许多蛋雕的前辈为了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都在创意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今天能取得这样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站在巨人的肩上。经过我自己的创新,不断地把传统浅浮雕与我创新雕刻结合起来,中西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李发彬如是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李发彬执着的探索,让他掌握了浮雕和镂空的各种技巧,突破了前人的技术瓶颈。他的作品,正是在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与磨难后,才得以惊艳绽放。


“然而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中国画是蛋雕艺术的基础。只有将绘画的技法融入蛋雕中,加上工艺优化与创新,才能得出精品”,李发彬在钻研各项雕刻技艺的同时,从未放下对蛋雕绘画技术的追求和攀登:“把国画融入到雕刻工艺中,既是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新的创造。我最早在小学、初中就担任美术课代表,在高中和部队就是黑板报出版的编辑,正所谓‘会写就一定会工’,在这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一幅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营造美的意境,而非追求工整细致。从工笔到写意,是一个质的飞跃;从写意到工写结合,则是另一个质的飞跃。我希望可以通过工笔与写意的变化,走出我们传统的路子,引领当代主流的一些东西。”

如今,他“意中见工、寓工于意”,工笔、写意、没骨兼有的创作技法,已在业界独树一帜:浮雕处细腻紧致、巧夺天工,镂空处深浅泼墨、层次分明。他透过一件件不落俗套脱离传统束缚的作品,向世人传递着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创新精神,用自己精湛地技艺,为雕刻工艺界带来阵阵清风。正是这“刻与画、!雕与镂”的紧密结合,让观者得以流连于他笔下神奇变幻的《江门八景》之中,身临其境,品味流芳,经久不衰。


寄寓心形,探寻终极艺术理想与追求

艺术的至高境界在于对精神的启迪和对人性本源的探索。如今,创作蛋雕已然成为李发彬生命中最重要组成。渐渐地,在创作中他开始将自己对于蛋雕艺术的理解和对创新品质的推崇一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力求传递出更高的思想性。

在李发彬看来,没有思想的艺术家是走不远的。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以创作者的意念与理想作为精神内核,通过他人对作品的赏析,引起共鸣,从而达到传播美、沟通美的目的。只有足以打动人心,经得起推敲回味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世界中,探求由形入神的升华,并在长期的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世间本无完美,从古希腊断臂的维纳斯到“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从残缺的弦月到古希腊悲剧,正是因为缺憾,生命才会完美。李发彬爱荷花,在他的眼中,残荷的美就是最真实的美。“我喜欢秋天,这是一个充满轮回气息的季节。生命在绚丽绽放之后结出了硕果,却也在此时逐渐凋零。”李发彬不止一次在梦境中游览故乡泸州忠山公园的深秋荷塘,此时的残荷在清冷的雨中默默挺立,意犹未尽地开着,似乎要将全部的芬芳倾注于残花、残叶与枯梗之上,燃尽生命的最后激情。尽管人们的直观体验是孤寂飘零的,但却可以领悟到休养生息、积蓄生命火种迎接新轮回的意气。“这是浩瀚宇宙普适的轮回之美。残荷崇高的境界与坚韧的操守,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李发彬读懂了残荷的真谛,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向世人展示荷花那博大、宽广的内涵。自幼对艺术坚守不渝的他,与残荷“内敛饱满”的精神不谋而合。“画者从于心”,正是这份对于蛋雕艺术的执着与追求,绘就了他注定不平凡的艺术人生;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态度与坚持,让他得以远离世俗浮躁,不断在蛋雕艺术的修行中前行。


“作为一名艺术家,我认为重要的并不是生产出足够数量的作品,而是在精神向度上不断求索与挖掘,传达出蕴含哲理的内涵之美与创新之美”,李发彬用二十载光阴,探寻到了空灵洒脱、清新儒雅的人生坐标,谈及未来,他将继续泛舟蛋雕艺术,驶向他终极艺术理想的彼岸——“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品,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能够为生活与时代所铭记,对每个艺术家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说起蛋雕,就知道广东的李发彬;说起蛋雕上的荷花,就能联想到李发彬的残荷。这,便是我的梦想。”

《作者系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李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