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资讯网

捷报:易文赛布局IPS赛道,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

2022-08-22 16:14   来源: 互联网

近日,易文赛研究院在《Human Cell》杂志发表题为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PS-OGC-C1: a novel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 from healthy huma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建立了来自人卵巢颗粒细胞一种新诱导多能干细胞系IPS-OGC-C1),为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和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了模型。该文是易文赛生物药物研发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关于IPS转化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是指由数个重编程基因导入体细胞逐步诱导获得,不涉及伦理,且具备胚胎干细胞(ESCs)无限更新增殖和向所有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能力。因此iPSCs又被称为人造胚胎干细胞。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将四个与干细胞特性相关的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以及Klf4(简称OSKM,也被称为「山中因子」),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即可诱导其分化成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不管是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简单点来说就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具有超强分化能力的一种细胞。同时又避开了胚胎干细胞涉及的伦理问题和社会争议,在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人们视为细胞疗法的新希望。所以又被成为生命的种子,它能让衰老的细胞重归0岁状态,重回健康、活力年轻态。2012年,山中伸弥也因此在IPS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片来源于科普宣传文章)

关于iPSC研究的一个挑战是DNA的变化会导致基因的强制表达。就临床应用而言,实现重编程过程的安全有效性非常关键。在本项研究中,随着iPSC重编程进行,可观察到重组细胞(IPS-OGC-C1),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图2B)。此外核型分析表明IPS-OGC-C1细胞稳定保持着亲代OGC的核型(图2C)。

畸胎瘤是由人体多能干细胞直接注射到免疫缺陷小鼠中直接形成的具有血管组织的复杂结构,一般能够涵盖胚胎的三个胚层,即内胚层、中胚层以及外胚层。能否在畸胎瘤中形成三胚层混合的结构也一度成为鉴定干细胞多能性的黄金标准。

在本研究中,畸胎瘤形成试验证实IPS-OGC-C1的分化能力,细胞可分化为所有三个胚层:内胚层(肠上皮)、中胚层(软骨)和外胚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图D),并表达三个胚膜的标记物(内胚层:AFP;中胚层:α-SMA;外胚层:巢蛋白)(图A)。

人OGC-iPSC显示出高分化潜能

此外,研究人员已成功诱导出疾病特异性的OGC-iPSC,这有助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POF)、及其他具有潜在遗传因素导致的不孕症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

随着现代医学对于生命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某些遗传疾病的研究的深入,干细胞位于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是未来应用中大家最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干细胞按药品、技术管理的“类双轨制”监管政策下,我国干细胞研究的临床转化已取得重要进展。 因为iPSC并非是直接来源于人体器官和组织,而是一种通过基因编辑而来的干细胞,所以他的出现,让再生医学界摆脱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相关的伦理桎梏,在短短的十年内就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应用,造福于人类。根据2020年iPSC全球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iPSC市场价值约为19.8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以9.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8.2亿美元。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iPSC研究的资助一直在加速。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每年在干细胞研究项目上投资15亿美元;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批准了一项计划,斥资30亿美元支持干细胞研究;此外,日本教育部还宣布计划在10年内投入1100亿日元(11.3亿美元)用于iPSC的研究。

如今,iPSC的商业布局主要包括:药物研发(为药物的发现、鉴定和筛选、靶标验证等提供生理相关细胞);毒理学筛查(用于评估活细胞内化合物或药物的安全性);个性化医疗(与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细胞疗法(iPSC来源的CAR-T、NK、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等);疾病模型

iPSC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为再生医学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各国积极开展基于iPSC的临床试验和疾病模型研究,在过去的10余年里, iPSC与其他新技术相结合,在研究疾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科学家甚至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iPSC技术能快速推动再生医学的蓬勃发展,为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同时,也期待针对iPSC的法规能逐步完善,促使iPSC进一步释放其潜能,持续为再生医学及其他领域带来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健康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